围绕公共服务的概念、机制、管理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围绕公共服务的概念、机制、管理

罗红光

2007

公共服务1具体地反映某个国家和族群在围绕公共物品2的诸多分配措施和实施方案上。它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态度,而且还反映了宏观意义上的基于文化价值观念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经济学的观念中,经济与福利一个是通过生产获取和占有财富的过程,一个则是支配、支出财富的过程,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方向的“财富的社会运动”,在社会结构上,前者代表人们的生产关系,后者代表人们的生活关系。前者也导致了两种社会制度的产生,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是社会主义社会。它们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对公共物品的占有和支配方式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但是,全球化似乎拥有方法,但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类发展目标和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和文化族群如何实现适合自己文化习惯和国情的公共服务也受到了严峻挑战。

这种挑战也来自三个方面:其一,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面临巨大的“福利赤字”的压力,这说明福利体系与社会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二,在方法上,由于国情和制度不同,公共服务在国家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三个领域中均出现了各自的缺陷。这也告诉我们,政府、企业和受益方之间如何协力仍然是个课题;其三,福利和劳动的关系如何摆脱阶级性的压力?如何在更高的境界体现具有说服力的、代表性的人文精神?

上个世纪末,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3这是因为公共服务它体现在“公共事务”性,实现的却是每个人的生活价值,它关系到人们对生命的理念。本专题分别从公共服务的国家化(福利国家)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福利经济)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福利社会)这三个大的方面,围绕公共服务的法律、社会、文化、操作等诸多问题进行经验性交流,实现一种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目的。本专题试图探讨“公共服务的社会化”(public service as socialization)。这个问题直接触及由于公共支出方式所导致的“福利赤字”的温床。

应用科学最令人兴奋的公众既不是应用科学的赞助人那样的“公众”,也不是学院派的支持者,而是当代的知识性临床研究自身的复杂路径所触及的公众。也就是说,单位可以组织单位内的福利,企业家们可以捐款给福利单位,但是捐助之后又如何呢?人们的兴趣是否就在捐助之后的那个事业上呢?是否因智力、物力和财力高不可攀导致无法推广或不可社会化呢?我们呼吁,在国家统一调配的基础上将公共服务项目和管理部分地社会化。推行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制度,让适龄人通过这种社会化机制成为不同于单位和市场机制的社会人。这样公共服务就会有一个相应的人文环境,以改过去那种缺乏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持的纯行政管理、纯科学理想主义的浪漫化倾向。

本论坛由欧洲15人,中国5人组成,他们分别从公共服务的理念、制度化、传统、文化、法律等角度探讨各自所面临的问题。围绕公共服务的理论、政策、实践以及方法,目前可以归纳一下几个方面:

一、福利国家

二、福利经济

三、福利社会

This docu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