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中的土农药研究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传统农业中的土农药研究

徐锐

octobre 2007

民间病虫害防治科学

土农药是民间知识,它有别于现代科学技术,是土著民族或者说是农民的创造,而非科学家。因此土农药在传播、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所不同。它有自已的特点和传播方式,传统土著知识中的合理成份也许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源泉或雏形。

中国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应用杀虫植物的国家,《周礼》记载早在3000年前人们就用襄荷、毒八角来防除人体和仓库害虫。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由于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药物已发展到二百多种,到东汉末年(约公元前220年)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收载药物365种。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中草药巨作《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包括许多具有杀虫作用的草药如百部、芫花、藜芦、狼毒、鱼藤根等。到了20世纪50年代,为弥补农药用量的不足,控制病虫害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农药普查,并于1959年由当时中国土农药志编委会整理完成了迄今最全面、最详细的介绍中国杀虫植物的著作《中国土农药志》,该书记载了86个科中的220种植物性土农药,19种矿物性及其他类型土农药。

通过对以往收录的260余种土农药配方进行整理,我们发现目前在中国用于防治病虫害的传统知识是多种多样,非常丰富的,不但可以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病虫害还可以用于防治牲畜、家禽、鱼类的各种病症。而且其作用机理除具有和合成杀虫剂相同的作用方式(触杀、胃毒、熏蒸)外,还表现出一些特异的作用方式(拒食、忌避、杀卵、不育等)。例如对害虫生长产生干扰,导致幼虫期延长,以致受到的自然不利影响加重;可以减少害虫当年发生的代数;降低越冬虫口基数等。

合理利用土农药,令祖先文明发扬光大造福后人是我们每个传统知识研究者的理想,但奋斗途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收集与传播

没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对传统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缺乏衡量传统知识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更没有现成的科学的收集、传播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方法可以借鉴或采纳。

2科学研究

土农药是广大劳动者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的智慧结晶。但是,由于这些技术多是当地广为使用的农村实用技术,不像现代科学技术那样完善而有体系,经常被认为是“初等知识或初级技术”,为很多科学家、研究人员所不屑。因此,也就造成土农药原理和意义评估的缺失。

3农民意识

由于作用机理不同于化学农药,土制农药在很多时候只是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例如使害虫不再取食作物或对作物造成危害,但并没死亡。此时,农民仍旧保持谨慎心理,眼中容不得害虫的存在,因此不愿意使用土农药,觉得土农药“麻烦,效果慢,没有化学农药来的快”。

4保存

由于引进市场型农业和森林生产体系;大量商业种子和品种的出现,当地生物多样性变得似乎不重要;化学药品的应用减少了自然抗性的需要;年轻人离开农村,造成“一个智慧老人的去世等于一个图书馆消失”;口头传播的形式适应不了快速变化的社会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传统的土农药知识正快速消失。

This docu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