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改革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转型时期中国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改革

张庭伟

décembre 2008

城市规划

提出把规划理论分成规划范式理论、规划程序理论和规划机制理论三部分,分析了中国规划理论的这三部分受到的中国传统哲学、50年来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以及现代西方规划理论三个源泉的影响。讨论了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规划的改革问题,认为可以把规划改革分成职能范围的改革和行政能力的改革两方面。现阶段的规划改革首先应该分清规划的基本职能、中等职能和积极职能,规划工作应该集中于基本职能,减少其他职能的内容,同时改进、加强在执行基本职能时的规划行政能力。

一、规划理论的构筑和规划范式理论的阶段性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范式理论的长期目标才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和地域上的普适性。然而,即使是范式理论即规划的价值目标,也有阶段性的问题,因为规划目标受一定阶段内政府定位和公众水平的影响。抽象地把规划的社会目标理解为一个水平坐标轴,规划的主要功能是公权力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时体现效率和公平的一种调控手段。重要的是,不但在国家层面,在城市层面上同样可以应用上述的理论构架:在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城市政府的经济政策重点是调整存量经济而不是无限扩大增量经济,再分配和调整就成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组成部分

回顾50年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多变性充分反映在城市规划理念和实践的多变性中。同时,50年来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也留下了一些相对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实现理想社会时,政府担负了极大的职责政府取代了市场和社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规划工作的主要功能是落实政府提出的政治目标和建设目标,特别是促进经济增的目标。

三、中国转型期的规划理论问题

特点之一是在范式理论方面由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依靠增量经济解决政府收入和就业问题,故增长是地方政府工作的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仍然是地方政府行政及决策的基础;转型期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之二是,在规划程序理论上,政府仍然自上而下实行决策但是决策权已经从中央政府移交到地方政府;五年计划仍然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方法但五年计划的内容已经从指令性转向指导性;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仍然高度集中,但公众参与规划咨询已经被接受,专家参与重大项目决策已经普遍;转型期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之三是,改革开放为规划机制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从而可以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自己的规划机制理论。

四、转型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方向:规划的职能范围和行政能力

规划改革的真正意义是决策理念的变革。在经济正在转型的今天,必须将规划决策从强调增长的“效率考量”转向强调再分配即共同分享增长成果的“公平考量”,而规划编制的分类、审批的过程等具体问题.都会随着理念变化而变,理念变了创新的大门就打开了,具体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规划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同时期、不同城市需要不同的规划功能有不同的规划职责,所以规划工作永远面临着改革的要求,不可能不变地依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和一切应用科学一样,改革和创新也永远是规划学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