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体育运动干预疗法应用于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的思考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将体育运动干预疗法应用于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的思考

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祝伟、李琳

《体育教学》,2008年第10期, pp. 51

Abstract:

一、灾难发生后中小学生出现的身心反应

由于儿童与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使得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突发性灾难事件会有不同的认知,由此产生的身心反应也有差别:

1.学龄儿童常常表现为易怒、逃避上学、畏惧夜晚、作恶梦、豁人等退化行为。

2.青春前期的学生常常表现为睡眠失调、食欲不振、失去与同伴的交往兴趣等。

3.青春期的学生更多的是表现出对异性兴趣的降低、产生忧郁、退缩及悲惨的世界观、从事模拟大人的行为(如结婚、怀孕、退学,切断与旧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或亲人的相处方式改变等。

4.残疾的孩子存在创伤后应激、巨大的悲伤失落情绪, 灰心、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5.失去亲人的孩子表现出沮丧、气愤、流泪、内疚、反抗等情绪。

二、体育运动干预疗法的优势

1.体育运动的功能与本质:(1)可分散学生对灾难负面情境情绪体验的注意,可起到调节与疏导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2)主要以身体语言为交往和教育手段,易形成互助的小团体,进行感情交流,解除自我幽闭。

2.体育运动的心理效益:(1)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缓解作用;(2)能显著降低抑郁水平,效果量达中等;(2)能降低了肾上腺能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因此减轻了应激反应以及降低了紧张情绪,还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特定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3)可改善消极心境,提高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3.体育运动干预的实施:(1)可应用到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之中,能够保持干预手段的长期进行;(2)培训体育教师长期与学生在一起,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便于干预疗法的实施;(3)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灾后阶段、不同心理状况设计不同的体育运动干预方法,针对性强;(4)体育运动方式方法丰富多样, 运动量、运动次数、运动频率等灵活多变,,因而可针对不同情况随时调整运动处方;(5)不会因多次实行,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6)既可针对典型个案设计运动处方,将其应用到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也可针对群体性心理问题设计运动处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

三、总结

1.体育运动干预疗法有许多优势,但不是万能的。

2.体育运动干预疗法的实施一定要与其他心理干预方法结合进行。

3.体育运动干预疗法的疗效受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次数的影响较大,设计运动处方时要充分考虑各因素的组合效应,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时调整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