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

唐岫立、熊利平

《中国金融》,2007年第23期, pp. 55-57

一、调控行业信贷情况总体较好

1、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主动调整和完善信贷政策。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从组织架构、信贷政策、风险管理技术和专业人员配备等多方面加强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落实产业政策要求。

2、调控行业信贷投放保持增长,目前贷款质量优于平均水平。调控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较好,主要得益于现阶段这些行业的效益较好,究其原因,一是能源、资源性产品市场需求强劲,推动价格持续上涨;二是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国内外市场价差较大;三是电价在高耗能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小,并且相当数量的高耗电企业都有自备电厂。

3、目前已被淘汰的落后产能涉及银行贷款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小火电、小煤矿等“五小”企业,多数产品质量差、技术装备落后、管理薄弱、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难以具备贷款资格;二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三是中小银行在信贷投放对象的选择上,偏好有较大信贷规模的企业。

4、银行信贷资金有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企业实施技改和环保搬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为银行机构带来广阔的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的空间。从目前情况看,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效果逐步凸显。企业通过技改,降低能耗水平,节约生产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大大提升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也鼓舞着银行机构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环保降耗达标成为银行授信的必备条件。

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1、产业风险开始由大银行转向中小银行;

2、行业技术评价标准不断严格,被列入调控范围的行业、企业和项目不断增加,银行先期进入的贷款风险将不断显现;

3、多数调控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需求下降、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企业资金趋紧;

4、资源型地区银行贷款的行业、客户集中性风险突出;

5、政策执行层面上的“一刀切”现象明显;

6、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惩罚措施不力是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1、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大力推进市场化约束机制的建立;二是进一步细化产业政策相关的技术标准,兼顾中微观主体的差异性;三是加强调控政策的后评价,科学把握调控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2、商业银行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加强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一是不断强化政策风险意识;二是提高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信贷准入门槛;三是及时掌握调控行业贷款风险状况,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3、加强监管,强化外资银行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针对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注册成立法人银行的情况,不断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使中、外资银行的监管标准逐步趋向统一。当前尤其是要强化外资银行在贷款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的节能和环保责任,从而在提升外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同时,防止外资企业将一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低附加值的产业向我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