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和平研究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20世纪的和平研究

韩洪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里,整个人类经历了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大转折。人们对这一转折的认识,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对这一转变发生的根源、前提和条件等的努力探究,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理解,并由此在西方产生了和平研究。这是关于和平及其对立面研究的一门新的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暴力研究、战争根源研究、危机冲突研究、非军事化研究等。这里讲的和平,是指世界和平。过去那种“无战争状态即和平”的传统观念已经受到诸多质疑,和平与和平研究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

一、关于和平

60年代初,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西弗教授指出,世界和平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个人思想的一致性、宗教奉献的一致性、日常工作的一致性以及与他人产生和谐关系的一致性。这层含义上的和平超越了理解。第二层含义指世界上不仅没有发生战争,也没有发生冲突。这层含义上的和平被称为伊甸园状态下的和平,除非世界上消除了作为解决冲突手段的战争以及寻找到预防冲突的手段,否则,这层含义上的和平在最近一时期内不会出现。第三层含义指世界上没有战争发生,但各国间仍有冲突存在,解决冲突的手段不是使用战争工具而是使用某种机制的约束。此外,我们认为,和平还有第四层含义,即当今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和平情形。这层含义上的和平涵义广泛,它既包括武装下的和平,譬如“冷战下的和平”、“某个大国治下的和平”等宏观情形下的和平,又包括出现在世界上某些冲突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联合国通过的一系列和平决议以及各国或国际、国内组织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等等具体的情形。

二、关于和平研究

和平研究是一门以和平及其对立面(包括暴力、危机、冲突和战争等)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传统的战争研究是以战争为主体、以战争为本位的,它的研究范畴包括战争的起源、性质、进程、结局、作用和影响等。而和平研究是以和平为主体、以和平为本位的,其方法是跨学科的。在目标取向上,和平研究者竭力避免旨在加强军事、政治力量为目标的研究工作,而是以和平为总体目标,设计各种和平计划,企图以此影响政府总体政策的制订。

许多学者都曾对和平研究进行界定和分类,与其他有关的学科譬如国际关系进行比较、对比,制订和平计划。最早进行这项工作的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专家哈罗德·格茨科夫。除此以外,关于和平研究还有很多重要的西方学者和研究成果。

三、苏东各国90年代以前的研究状况

苏东各国在90年代以前的和平研究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它基本上近于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研究。它们重视完全、普遍的裁军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缺乏西方学者视为具有显著特点的强调心理、数学方法的研究。苏联和平研究者的重点在“裁军研究”方面。

和平研究的目的除了在学术上展开讨论和探讨以辨明真伪外,主要在于制定和平计划、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影响决策者的态度和政策。从这方面上讲,和平研究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但是,它在学术上又离不开理论性研究作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