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好客与永久和平 - 中欧社会论坛 - China Europa Forum

无限好客与永久和平

与德里达一起思考勒维纳斯与康德在和平观上的对立

方向红

《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当代世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文明对抗愈演愈烈,以康德为代表的启蒙理性所倡导的和平理念似乎与今天的人类渐行渐远,难道理性乃至启蒙理性出了问题?勒维纳斯起而反思康德的和平观,他提出了自己的“无限好客”学说,其目的是为康德哲学、近代启蒙理性乃至整个自古希腊以降的存在论传统寻找新的基础,并以此为人类的永久和平奠定根基。这样便有了两种不同的和平观:一种是康德的“永久和平”理论,另一种是勒维纳斯的“无限好客”学说。

归纳起来看,勒维纳斯和康德在和平观上存在四个方面的尖锐对立:在和平的起点上,康德认为和平始于公民社会, 而不在于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实际上就是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勒维纳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和平恰恰发端于“前自然状态”,在这一状态中虽然找不到公民社会中的理性立法和社会正义,但正义的源初形态,自由、责任、禁令等等,早已作为痕迹存在于他人的脸上并为这一状态中的人所体验到了;在和平的根据上, 康德把理性和自然的合目的性看作是和平的依据,而勒维纳斯则从根本上否定理性的基础作用,把脸和他者视为和平的根基;在和平的实施与人的道德(善)之间的关系上,康德认为人类的进步与道德的提升没有任何关系,而勒维纳斯则指出,没有善就无所谓和平;对于和平的核心概念,如相邻性、好客等等,康德将其认作有限的权利,而勒维纳斯则把它们视为无限的责任。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对立与其说是对立,不如说是补充和深化。理性虽然是对自然合目的性的认识和运用,但由于理性与存在论密切相关,理性永远也无法摆脱它自己的算计性和工具性。这样,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永久和平”便随时有可能蜕变为战争。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把勒维纳斯的“好客”理论变成康德“和平论”的基础,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文明之间是否会从对抗走向对话?从解构理论的立场上剖析,勒维纳斯的和平观也蕴涵着另一种危险。德里达就指出了伦理纯洁性的不可能性,以及勒维纳斯和平观的危险,他还在晚年构想出“幽灵谱系学”,但幽灵谱系学并不提供第三条和平道路,它的恰当形象应该是一个时刻警醒的守望者,在我们拒绝好客、放弃和平的地方给我们以允诺和希望,它向我们证明,好客与和平像幽灵那样恰恰在我们身边徘徊。